编者按: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区“抢抓机遇 创新发展”动员大会会议精神,扎实有序推进2025年区级重大民生实事项目—城市社区惠民服务综合体建设,3月21日,全区城市社区惠民服务综合体建设推进会召开,会上印发《关于深化“党建引领、一体四化”城市社区惠民服务综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全面部署城市社区惠民服务综合体(以下简称“惠民服务综合体”)建设和“公益+市场”社区运营模式工作。各镇(街道)结合实际,选取具有一定条件的社区(小区)试点建设1—2处惠民服务综合体,截至目前,各镇(街道)已取得部分成效。各城市社区党组织积极推动落实,在“城市合伙人”、睦邻集市、“社区探店”、为民服务阵地第三方运营等方面探索打造出了一批生动鲜活、务实管用、成效明显的应用场景。自即日起,将分期编发各镇(街道)典型经验做法,供大家学习借鉴。
科苑街道:
深盘资源 打包推介
“城市合伙人”模式激发治理新动能
一、街道层面
以“公益+市场”社区运营模式为抓手,搭建平台、汇聚资源、聚拢人气、释放活力,持续深化惠民服务综合体建设,为辖区居民提供暖心、贴心、舒心的精品服务。一是全域摸排,盘活资源。清查辖区内86处共25500㎡公共房产资源,重点对19处共5300㎡闲置用房开展第三方专业评估,促进资源的高质高效使用。二是精准链接,搭建“桥梁”。吸纳38家“双报到”单位、31家企业资源,建立“城市合伙人库”,召开5场招商推介会,促成12个社区与22家合伙人签订42项共建合作协议,通过集体签约方式,为45项为民服务项目注入资金约142万元。三是强化监管,管控风险。通过法律顾问规范合作协议,科学开展项目论证,探索建立公益项目资金使用审批程序,构建联合监管体系,确保资金使用规范。
二、社区层面
以丽景苑社区、迎春苑社区为试点,开展惠民服务综合体建设工作。
丽景苑社区:惠民服务综合体包括3个阵地,建筑面积3861㎡,目前已完成内部装修等工作,正在结合居民需求情况对内部功能区进行优化调整。一是深入摸排,精准对接。通过“线上线下”渠道摸排5200余名居民需求,对接12家“常驻+流动”社区合伙人,与可恩口腔等4家达成合作,联合张店区中医院等合伙人开展公益服务活动9次,服务730余人次。二是聚焦“老”、“幼”,精准施策。结合居家养老试点工作,为特殊家庭定制家政、送医等专属方案,覆盖生活医疗等多元服务场景。引进鼎成教育实施“牵手计划”服务项目,3月开展试运行活动2场,服务80余人次。三是破题融合,规范运作。成立社区发展基金,完善居民与合伙人双向沟通机制,制定合伙人“正负面行为清单”,确保服务质量有保障。
迎春苑社区:惠民服务综合体建筑面积1400㎡,目前正在设计室内改造施工图,计划对室内部分空间进行改造升级,预计5月中旬完成。一是洞悉需求,精准链接。“线上问卷+线下拉呱”收集居民意见,覆盖居民8200余人,围绕百余条居民需求,精准对接合伙人26家,与华鼎宏达等7家合伙人达成合作,以场地置换服务。二是公益托底,市场赋能。成立社区发展基金,市场化引入合伙人提供优惠服务,为“无忧换新”等8个为民服务项目注入资金支持,联合5家公益组织,开展19场活动,服务居民1200余人次。三是优化改造,提升质效。改造惠民服务综合体边角空间,引入千喜家政等3家流动合伙人,共享空间资源,开展技能培训、认领联系失独群体等微实事项目,推动服务质效提档升级。
公园街道:
需求众筹 服务共享
“睦邻万家”打响社群“服务牌”
一、街道层面
坚持“布局合理、资源共享、优化服务”的原则,聚力推进惠民服务综合体建设,推动“家门口”服务更“完整”。一是精准对接需求。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方式,集中时间摸清居民对社区配套服务的需求,聚焦养老、医疗、家政、维修等居民群众“急难愁盼”,通过改扩建方式推进社区惠民服务综合体建设。二是汇聚服务力量。齐赛园社区引入第三方专业养老机构,高标准建设名悦豪庭“夕阳红”养老阵地。福园社区引入淄博向未来社会组织,开展课后服务、亲子户外等活动,为社区居民提供有温度的服务。三是拓宽资金来源。引入杭州巴洛仕运营公司,开展线上“睦邻集市”,探索“源头直供·社区共建”的“直播+微信群团购”网络购物新模式,自3月24日首播至今,已开展电商直播8场,成交4084单,平台成交额近10万元,第三方公司按照销售额10%比例反哺社区,不断提升社区自我造血能力。
二、社区层面
以商园社区为试点,开展惠民服务综合体建设工作。一是加快项目建设。惠民服务综合体建筑面积1500㎡,目前已完成室内平面布局图设计工作,预计4月中下旬动工,6月底基本达到入驻条件。二是摸清居民需求。社区前期通过入户走访、在线问卷等形式,征求居民对惠民服务综合体建设的意见建议,对现有场地进行合理规划,多室合一,科学设置功能区域,着力打造集文体娱乐、学习教育、康养医疗等功能为一体的惠民服务综合体。三是凝聚多方资源。深化“公益+市场”社区运营模式,目前已链接广成中医、新星技校、阳光大姐等10余家第三方服务机构,惠民服务综合体建设完工后,即可入驻为居民提供高品质低偿类服务。
体育场街道:
商居融合 破“界”实践
“社区探店”点亮居民幸福生活
一、街道层面
街道积极链接辖区线上线下资源,推出“社区探店”项目,激发社区善治新活力。一是摸排商企资源。建立辖区商企信息数据库,收集居民的兴趣点和需求,筛选30余家优质“社区合伙人”,利用新媒体以“探店”形式,推出系列视频,单条视频浏览量达到近千人次,实现居民服务和商户引流的双向奔赴。二是打造优质内容。邀请新媒体运营、有视频制作经验的居民、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组成专业制作团队,深入挖掘商户背后的创业故事、文化传承以及在社区发展历程中承载的回忆与情感,引发居民情感共鸣。三是兼顾公益和收益。"探店"视频播出后,参与活动的商家拿出一定比例收益捐赠给社区基金用于助困活动,形成社区与商户相互支持、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。
二、社区层面
以东方社区为试点,打造2000㎡“悦享东方·幸福益家惠民服务综合体”。目前,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,正常开放使用。一是丰富场景,补足服务。引进城市书房、社区食堂、健身房等个性化服务场所,以场地换服务吸纳2家社会组织和12家商企组成社区合伙人团队,惠及居民超3000余人次。二是“公益+市场”,和谐共富。推出数据标注业务、线上客服等多项社区灵活就业项目,打造“能人公益坊服务中心”,已带动60余人实现就业。开展“与你有约3号同行暨睦邻‘摊’玩市集便民服务日”,免费提供场地和10余个摊位,参与达600余人次。三是优化项目,提升服务。7月底前,将完成社区食堂及生命成长探索中心的打造,形成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、幸福益家惠民服务综合体、塾香园养老综合体为主阵地,以周边商圈为有益补充的“15分钟便民生活圈”。
编辑:周坤艳
一审:周坤艳
二审:王莹
三审:窦永青
留个言再走呗...